青島關于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實施意見
- 2019-01-09 09:50:00
- 都靈彩虹 Copied
- 1215
各區、市人民政府,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市政府有關部門,市直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84號)、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通知》(魯政辦發〔2018〕31號),開展好我市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工作,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我市資源稟賦和基礎優勢,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供應鏈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為路徑,以信息化、標準化、信用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為支撐,完善產業供應鏈體系,高效整合各類資源和要素,提高企業、產業和區域間的協同發展能力,適應引領消費升級,激發實體經濟活力,在現代供應鏈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助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總體思路。
根據《商務部等8部門關于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商建函〔2018〕142號)要求,我市積極推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現代經濟體系建立,相繼入選2017年全國供應鏈體系建設試點城市、2018年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城市,海爾集團等8家企業入選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企業,試點實施期為2年。通過城市試點和企業試點,構建立足青島、輻射全國、影響全球的“61250”(突出6個主要任務方向、建設12個重點工作體系、培育50家供應鏈龍頭企業)供應鏈體系。在關系國計民生、消費升級和戰略新興的重點產業,推動形成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產融結合、供需匹配、優質高效、綠色低碳、全球布局的產業供應鏈體系,促進發展實體經濟,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
城市試點。全面啟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并與2017年供應鏈體系建設試點有機結合,推動區(市)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建設。研究出臺支持供應鏈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優化公共服務,營造良好環境,推動完善產業供應鏈體系,探索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市)的供應鏈治理新模式,爭創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
企業試點。以供應鏈試點企業帶動相關企業參加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工作,結合復制推廣供應鏈體系建設試點企業典型經驗和工作模式,示范帶動全市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企業建設。推廣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供應鏈技術和模式,構建優化產業協同平臺,提升產業集成和協同水平,帶動上下游企業形成完整高效、節能環保的產業供應鏈,推動企業降本增效、綠色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支持試點企業爭創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企業。
(三)試點目標。
通過2年試點,打造“五個一批”,即創新一批集聚優勢、適合實際的供應鏈技術和模式,構建一批整合能力強、協同效率高的供應鏈平臺,培育一批行業帶動能力強的供應鏈領先企業,形成一批供應鏈體系完整、國際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總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供應鏈創新發展和政府治理實踐經驗。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1.創新推廣10種以上供應鏈商業模式,推動供應鏈流程再造和結構優化,分行業實施供應鏈優化,降低流通領域供應鏈整體成本,提升供應鏈綜合效率。
2.有機融合農業、工業等重點產業供應鏈體系與流通服務業供應鏈體系,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市場,全市供應鏈信息化、標準化、協同化、綠色化、智能化建設和協同發展水平明顯提升,供應鏈共享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
3.全市規模以上供應鏈企業達到100家以上,具有國內競爭力的供應鏈達到5條,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供應鏈達到3條,基本形成覆蓋我市重點特色產業的智慧供應鏈體系。
4.有效實現重要品類的供應鏈追溯體系建設,國內外融合的物流支撐體系轉型升級,全市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和綜合管理平臺均衡布局,供應鏈創新與應用保障能力有效加強。
5.依托駐青高校和供應鏈協會等行業組織,開展供應鏈理論研究、培訓和普及工作。每年舉辦重點供應鏈行業培訓10次左右,培訓各類供應鏈管理人才1000人次以上。重點開展供應鏈商業模式、供應鏈驅動因素、供應鏈協同體系的理論研究與成果推廣。
6.推進供應鏈品牌建設和綠色發展,一批高價值的供應鏈品牌得到認定并積極發揮作用,企業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能力進一步提升,全市供應鏈質量促進體系和綠色供應鏈體系基本形成。
7.基本形成分工明確、監管有力、競爭有序、運行安全、體系完善、功能齊備、服務高效的供應鏈公共服務體系和治理新模式,供應鏈政府公共服務水平和科學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二、城市試點重點任務
(一)推動完善重點產業供應鏈體系。
1.建立健全農業供應鏈。立足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與出口大市的特色優勢,優先選擇糧油、果蔬、禽蛋奶、水產品等重要農產品,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示范引領作用,推動供應鏈資源集聚和共享,打造聯結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和最終消費者的緊密型農產品供應鏈,構建全產業鏈綠色可追溯農業供應鏈體系。
2.積極發展工業供應鏈。立足工業制造業資源稟賦和產業鏈優勢,優先選擇家電、高鐵、啤酒、橡膠、玻璃等相關產業,推動企業打造供需對接、資源整合的供應鏈協同平臺,提高產業協同效率,推動降成本、去庫存和去產能,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與消費升級密切相關的產業中,優先選擇家電、汽車、電子、紡織等,推動企業構建對接個性化需求和柔性化生產的智能制造供應鏈協同平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針對戰略新興產業,充分調動各方資源,打造合作緊密、分工明確、集成聯動的政產學研一體化的供應鏈創新網絡,推進機器人、發動機、集成電路等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發展。
3.創新發展流通供應鏈。推動企業與供應商、生產商實現系統對接,構建流通與生產深度融合的供應鏈協同平臺,實現需求、庫存和物流實時共享可視。推動企業建設運營規范的商品現貨交易平臺,提供供應鏈增值服務,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傳統實體商品交易市場轉型升級,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供應鏈交易平臺,促進市場與產業融合發展。鼓勵傳統流通企業向供應鏈服務企業轉型,建設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提供研發、設計、采購、生產、物流和分銷等一體化供應鏈服務,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推進城市居民生活供應鏈體系建設,發展集信息推送、消費互動、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體的社區商業,滿足社區居民升級消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智能化和便利化水平。
(二)融入全球供應鏈打造“走出去”戰略升級版。
推動本地優勢產業對接并融入全球供應鏈體系,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國際合作,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躍升,打造更具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支持和鼓勵企業積極開展對外貿易與投資合作,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設立境外研發中心、分銷服務網絡、物流配送中心、海外倉等,提高全球范圍內供應鏈協同和配置資源能力,促進重要資源能源、重要農產品、關鍵零部件來源的多元化和目標市場的多樣化。
(三)發展全過程全環節的綠色供應鏈體系。
深化政府綠色采購,行政機關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其他組織應當優先采購和使用節能、節水、節材等環保產品、設備和設施,并建立相應考核體系。研究制定重點產業企業綠色供應鏈構建指南,建立健全環保信用評價、信息強制性披露等制度,依法依規公開供應鏈全環節的環境違法信息。支持環境保護技術裝備、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服務等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加大對綠色產品、綠色包裝的宣傳力度,鼓勵開展“快遞業+回收業”定向合作,引導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消費理念,培育綠色消費市場。
(四)構建優質高效的供應鏈質量促進體系。
加強供應鏈質量標準體系建設,推廣《服務質量信息公開規范》和《服務質量評價工作通用指南》,建立供應鏈服務質量信息清單制度。開發適應供應鏈管理需求的質量管理工具,引入第三方質量治理機制,探索建立供應鏈服務質量監測體系并實施有針對性的質量改進。引導企業樹立質量第一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服務流程,為客戶提供安全、誠信、優質、高效服務。鼓勵企業加強供應鏈品牌建設,創建一批高價值供應鏈品牌。
(五)探索供應鏈政府公共服務和治理新模式。
以完善政策、優化服務、加強監管為重點,出臺相關支持政策措施,改革相關體制機制,宣傳推廣供應鏈思維、理念和技術,營造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良好環境。積極打造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研究設立供應鏈創新產業投資基金,建設供應鏈科技創新中心,支持供應鏈前沿技術、先進模式等的研究與推廣。加強供應鏈標準體系、信用體系和人才體系等建設。
( 六)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
推動供應鏈核心企業與商業銀行、相關企業等開展合作,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發揮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和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等金融基礎設施作用,在有效防范風險基礎上,積極穩妥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為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提供安全通道,為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提供成本相對較低、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務。推動政府、銀行與核心企業加強系統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加強金融監管,打擊融資性貿易、惡意重復抵質押、惡意轉讓質物等違法行為,建立失信企業懲戒機制,推動供應鏈金融市場規范運行。
三、企業試點重點任務
試點企業應圍繞試點目標,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加強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和整合,著力完善產業供應鏈體系,促進產業降本增效、節能環保、綠色發展和創新轉型。
(一)提高供應鏈管理和協同水平。
普及供應鏈思維,完善管理制度,加強企業信息化升級和標準化建設,培養供應鏈專業人才,提高與上下游企業協同能力,形成分工協作的網絡體系,積極“走出去”開展對外貿易投資合作,構建全球供應鏈,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二)加強供應鏈技術和模式創新。
積極與高校、研究機構開展合作,建設供應鏈研究中心或實驗室,開展技術創新和軟硬件研發,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模式,促進產業供應鏈數字化、智能化和國際化。
(三)完善各類供應鏈平臺。
以平臺為重要載體完善供應鏈體系,加強與上下游企業實現系統和數據對接,充分發揮供應鏈平臺的資源集聚、供需對接和信息服務等功能,構建跨界融合的產業供應鏈生態。
(四)規范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
<p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1; 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pple Color Emoji", "Emoji Symbols Font", "Segoe UI Symbol",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6px